過宮風波
經過
淳熙十六年(1189)二月,宋孝宗禪位,退居重華宮,皇太子趙惇即皇帝位,是為宋光宗。宋光宗即位后以妃李氏為皇后。次年,改元紹熙。
李皇后系慶遠軍節(jié)度使李道之女,她心狠手辣,妒賢嫉能。曾請立嘉王為太子,太上皇孝宗未許(因為嘉王不是長子,而是光宗次子),退而泣訴于光宗,遂使光宗與其父猜疑不和。還有一次,光宗很隨意地對一位宮女的玉手表示欣賞,第二天,李皇后給光宗送上一盒點心,揭開一看,竟是那位宮女的一雙玉手,光宗當場嚇得心臟病發(fā)作。孝宗知道后,送去治療心臟病的藥丸,李后卻說是毒藥,從此,光宗與其父長期失和。
光宗本患精神病,多次受到刺激而加劇,不視朝,政事多決于李后。光宗內受制于李后,久廢朝拜太上皇之禮,朝廷內外疑駭非常,一時成為朝中大事。 紹熙四年(1193)九月重明節(jié)(宋光宗生日),百官請求光宗朝到重華宮看望父親孝宗,終為李后所阻未成。因此全國上下都盯著光宗,看他是不是去看父親。除了親近的大臣之外,人們并不知道皇帝已經發(fā)瘋,只知道他很不像話,不尊敬父親,一點人情味也沒有,上自官員紳士,下至販夫走卒,搖頭嘆息,說話已很難聽了。太學生也鬧起了學潮,幾百人集體請愿;許多官員上書不見采納,紛紛辭職;皇帝的人倫問題漸漸演化成全國性的政治危機。
后果
紹熙五年(1194)五月,太上皇病篤,六月九日,太上皇駕崩,光宗始終未去重華宮問疾,也不執(zhí)喪,朝中騷動,尚書左選郎官葉適向左丞相留正建議,立皇子嘉王趙擴為監(jiān)國,以釋疑謗。留正于是率宰執(zhí)數(shù)請,光宗表示想要退位。知樞密院事趙汝愚主張禪位給嘉王,而留正認為建儲詔尚未下達而談及此事,日后一定難以相處,于是稱病離開相位而逃。趙汝愚被迫通過知閣門事韓侂胄將內禪之意向太皇太后請示,次日,趙汝愚請立嘉王為太子,并且說到光宗批有“念欲退閑”,于是太皇太后應允。七月五日,太皇太后命汝愚以旨諭嘉王趙擴即位,皇子堅決推辭,后來被披黃袍,乃立為皇帝,這就是寧宗,立皇后韓氏,其父為韓同卿,是韓侂胄之兄。光宗被尊為太上皇帝,李皇后被尊為太上皇后,李氏的權勢方被削弱。歷史上稱這次事件為宋光宗內禪,也稱為“紹熙內禪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