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州的戰(zhàn)事雖已平定,但南方的梅雨季節(jié)仍未結(jié)束,水汽如紗,籠罩著整個城池。雨聲綿延不絕,像是為這片剛剛恢復安寧的土地,覆上一層安靜卻未散去的余韻。
蘇文通坐在城樓的長臺前,攤開竹簡,正為江州后續(xù)的糧草分配與災后安置作最后核對。身后傳來腳步聲,他回頭,見李世民披著半濕的斗篷走來,神情中帶著一抹難掩的笑意。
「文通?!估钍烂裾Z氣親近,似乎早已忘了彼此的身份差距,「隨我走一趟?!?/p>
兩人走到江邊的軍帳內(nèi),帳中地圖攤開,周邊的地名、兵力分布清晰可見。李世民伸手指向北方:「南方雖定,但北地仍有隱憂。父皇命我回長安整軍,備后事。我需要你隨行?!?/p>
蘇文通微微一怔,笑道:「將軍麾下名將如云,為何看上我這書生?」
李世民收起笑容,神色正了幾分:「你知兵事,卻不拘泥兵法;你安百姓,卻不以權(quán)威壓人。南征若無你,雖能勝,卻要傷十倍百倍的人命?!?/p>
頓了頓,他壓低聲音:「我不只為戰(zhàn)事請你,我……另有打算?!?/p>
那雙眼神凌厲,像是在風雨夜里劃破長空的閃電——里面有不安,也有野心。蘇文通心中一動,隱約猜到他所指,卻不急于追問,只拱手道:「既如此,文通當效犬馬之勞?!?/p>
李世民笑聲爽朗,卻在轉(zhuǎn)身之際壓低了聲音:「入我幕府,便無退路,你想清楚了。」
蘇文通看著他遠去的背影,心頭浮現(xiàn)的是那夜初見時的場景——在營帳中,燭光映照下的目光與承諾。
三日后,他隨天策軍啟程北返。沿途不再只是行軍與戰(zhàn)事,他開始被引薦給李世民的核心幕僚——有軍略老成的尉遲敬德,有機警善辯的房玄齡,有洞察入微的杜如晦。
在一次夜間的謀議中,李世民忽然拋出一道難題:「若敵軍據(jù)城死守,糧草充足,我等久攻不下,如何破之?」
眾人各言其策,或強攻,或斷糧,或離間。蘇文通卻只是輕輕吟了一句:
「不戰(zhàn)而屈人之兵,善之善者也(出自《孫子兵法》?!?/p>
語聲未落,帳中一角的燭火忽地跳動,像是有無形的氣息在空間流轉(zhuǎn)。李世民與幾位謀臣對視一眼,似乎在那一刻,察覺到這書生的特別之處。
「好,文通之策,與我心合?!估钍烂衽陌福缸越袢掌?,你便隨我左右?!?/p>
那一夜,雨停云開,皎月如銀,灑在北返的軍路上,也灑在蘇文通的心底——他知道,自己的腳步,已踏上長安城最深處的漩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