玄武門血戰(zhàn)方歇,長安城內(nèi)卻已傳遍風(fēng)聲。宮門內(nèi)外,滿城百姓皆驚懼不安,不知朝局將往何處。
蘇文通步入宮闕,心頭仍壓著那一幕兄弟相殘的畫面。鮮血與喊殺聲似還在耳邊回蕩,可他明白,歷史車輪已然滾動,不會因一人之心而停下。
??
大殿之上,高祖李淵神色復(fù)雜,坐于御座,望著階下的世民。
他本是為父,卻也是一朝之主。建成、元吉皆是親子,今日卻橫尸于宮門之前。
「世民……」李淵聲音顫抖,似有悲怒,又似有疲倦,「汝……何苦如此?」
李世民拱手,叩首于殿階。
「父皇,兒非欲殘兄弟,實(shí)因國祚難安。建成、元吉,屢欲加害于兒。若今日不先行一步,明日恐將禍起宗廟。」
此言如雷,震得殿中群臣低首不語。
李淵凝視著世民良久,終究長嘆一聲,閉上雙眼。
「朕……老了。世事至此,任憑天命。自今日起,太子之位,改立世民?!?/p>
宮中靜默。蘇文通立于偏殿,眼見此景,心中百感交集。
他本非李氏宗親,卻因卷入此局,與李世民之間已然結(jié)下莫大因緣。
這一步,終究踏出了。
??
數(shù)日后,李世民自玄武門之變的余波中迅速整肅軍政,平息動蕩。
而高祖李淵,雖仍居帝位,卻漸漸將朝政大權(quán)交予世民。
這一切變化,蘇文通皆在旁默默觀察。
他看見李淵的郁郁與退讓,也看見李世民的果決與不歸。
有人在低聲議論:
「今日玄武門之后,天下之主,實(shí)已易矣?!?/p>
??
夜幕之下,李世民召蘇文通于密室。
「文通?!?/p>
李世民語氣少了幾分銳氣,多了幾分真誠,「你助我今日成功,我不會忘卻。但我更知,你并非只為我一人出力?!?/p>
蘇文通凝視著他,淡淡道:
「我為大唐出力,亦為黎庶安寧。世民公子,愿殿下記住——這天下非一姓之天下,乃天下人之天下?!?/p>
李世民靜默良久,終于點(diǎn)頭。
「你之言,我銘記于心?!?/p>
——
殿外夜風(fēng)蕭瑟,宮燈搖曳。
蘇文通知曉,這只是開端。真正的盛唐,正在他的眼前徐徐拉開帷幕,他也將以自己的雙眼與腳步,注視著這個時代的興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