宋太宗在位二十余載,晚年精神漸衰,往日的雄心與焦躁化為無盡的悔恨。
一次夜里,他召見蘇文通。燈燭搖曳,宮室沉寂,僅聽得外頭風(fēng)聲簌簌。
太宗低聲言道:「文通,卿言養(yǎng)民十年,再議邊事,朕終是未聽。數(shù)次北伐,屢戰(zhàn)屢敗,如今想來,皆是我之過矣。」
蘇文通一襟青衫,沈聲應(yīng)道:「陛下心懷社稷,此志可敬。惟人間之事,往往難全。既然大宋根基猶在,百姓安居樂業(yè),便是最大的功勞?!?/p>
太宗凝視著蘇文通,神色間帶著些許倦意,卻也有一絲解脫:「卿與朕同經(jīng)風(fēng)雨,言語直率??上А笫?,恐難再與卿共論了?!?/p>
不久之后,太宗薨逝。
?
真宗即位,初登大寶,內(nèi)外諸臣皆以為他性格溫和,志氣不如其父兄。
蘇文通在朝議之中,數(shù)次直言勸諫,卻發(fā)覺真宗常以推托、緩言作答,眼神飄忽,似畏事避責(zé)。
一次大朝會后,文通步出大殿,抬眼望著晴空,心中感慨:
「太祖創(chuàng)基業(yè),太宗欲圖強,至真宗則心力不足。此后之路,怕要更為艱難?!?/p>
自此,他漸少參與朝中大議,不再如以往般直言于帝前,而是以「半隱」之姿,更多游走于士林之間,觀人心、察世事。
然而,他的退出,并不意味著徹底離開。
凡遇大事,仍有人暗中求教于他。
?
就在此時,一位新銳官員的名字漸漸浮現(xiàn)于蘇文通耳中。
寇準。
此人剛直果敢,言辭爽朗,不避權(quán)貴。蘇文通曾在一次私宴上遠遠觀之,只見寇準談吐激昂,眉宇間透著一股不容撓折的正氣。
宴罷,蘇文通與之對坐,舉杯而談。
寇準坦言:「先生之名,早有所聞。世人皆道先生博學(xué)通古今,胸中有萬卷兵策。準雖愚直,卻以為國家當文武并重,否則難以久安?!?/p>
蘇文通微微一笑,眼神閃爍:「寇公此言,與我心同。世道多艱,朝廷文臣固不可少,然邊疆利器不可廢。若有一日北敵來襲,還需倚仗如公這樣的人,持正不撓?!?/p>
二人相視而笑,酒盞輕碰,聲清脆如鐵石交鳴。
自此,蘇文通心底暗想:
「大宋不乏良臣,若朝堂真遇風(fēng)雨,寇準必為中流砥柱?;蛟S,我當退居一旁,靜候其時,再施一手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