岳飛自誓師以來,連克大捷。郾城之戰(zhàn),他率孤軍數(shù)萬,破金騎十余萬,敵將斬首,殘軍潰逃。潁昌一役,更是「所向無前」,敵膽具寒。軍中傳頌:「撼山易,撼岳家軍難!」
百姓聞風(fēng)而起,歡聲雷動(dòng)。沿途城鎮(zhèn),士民爭相迎軍,送米送布,老者含淚,少者高呼。岳飛與將士并肩而行,胸中豪氣,幾欲直指汴梁,復(fù)我中原。
??
然而,就在軍勢如虹之時(shí),臨安詔令卻如陰云翻涌而來。
一日,軍報(bào)急至。主簿揭開詔書,聲音顫抖:
「奉天承運(yùn),皇帝詔曰——岳飛即日班師,無得北進(jìn)?!?/p>
帳中諸將齊聲驚呼。張憲怒拍刀鞘,聲若雷鳴:
「軍勢正盛,何以回師?此乃自斷其翼!」
牛皋更是暴躁難耐,拔刀直指詔令使者:
「這狗屁詔書,我一刀砍了算了!」
岳飛沉默良久,只緊緊握拳,手背青筋畢露。半晌,他聲音沙啞:
「天命如此,將士不可逆詔。」
帳中嘩然,將士悲憤欲絕。
——
??
然而詔令不止一紙。短短數(shù)日,金牌詔至十二道,日夜兼程,幾近催迫。每一道詔書,都如利刃斬?cái)嘬娦摹?/p>
「十二金牌……這是要逼死我岳飛!」岳飛終于仰天長嘯,聲震帳幕。
此時(shí),蘇文通獨(dú)坐于側(cè),默然觀之。
他早已料到此局。趁眾將爭執(zhí)之際,他暗暗遣信,設(shè)下緩局。
首先,他以文道化信,密聯(lián)韓世忠,使之在臨安朝堂周旋,表奏「北伐若止,則邊境再難安」,以牽制秦檜之口。
其次,他暗中修書一封,托人送予臨安中立大臣,文中只言「若岳飛撤軍,金人必乘虛南下;若北伐堅(jiān)持,或能牽制敵勢」,語氣含蓄,卻足以引動(dòng)議論。
最后,他親至岳飛帳中,低聲勸道:
「飛公,退一步,或能留得青山在。今若強(qiáng)逆詔旨,只會(huì)自陷絕境。不如表面班師,暗中養(yǎng)鋒,伺機(jī)再起?!?/p>
岳飛愕然,目光灼灼,良久方道:
「文通兄,此計(jì)……能延我性命乎?」
蘇文通點(diǎn)頭:「能延,不敢言能解。然天命有數(shù),你尚未到絕路?!?/p>
岳飛沉吟片刻,終于緩緩頷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