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則皺巴巴的招工啟事,像黑暗中唯一可見的螢火,指引著招娣穿過最后一片雜亂無章的城鄉(xiāng)結合部??諝饫镩_始彌漫起一股棉絮和機油混合的、嗆鼻而又陌生的氣味。低矮、密集的民房之間,夾雜著一些外墻斑駁、窗戶蒙塵的廠房,機器的轟鳴聲如同沉悶的喘息,從那些建筑的縫隙中隱隱透出。
根據(jù)模糊的地址和一路小心翼翼的打聽,她最終停在了一扇銹跡斑斑的大鐵門前。門旁歪歪扭扭地掛著一個木牌,上面用紅漆寫著“紅星紡織作坊”。字跡已經(jīng)剝落大半,勉強可辨。鐵門虛掩著,里面?zhèn)鱽肀韧饷媲逦枚嗟摹⒄鸲@的織布機轟鳴聲。
招娣的心提到了嗓子眼。她深吸了好幾口氣,才鼓起勇氣,推開那扇沉重的鐵門,側身擠了進去。
門內的景象讓她瞬間窒息。
那是一個巨大而昏暗的棚屋,屋頂很高,布滿了蛛網(wǎng),幾盞昏黃的白熾燈在彌漫的棉絮塵埃中費力地投射著光線。數(shù)十臺老舊的織布機如同沉默的巨獸,排列整齊,發(fā)出震耳欲聾的“哐當、哐當”的撞擊聲和梭子飛馳的“嗖嗖”聲??諝庾茻幔≈鴿饷艿?、讓人喉嚨發(fā)癢的棉絮,像下著一場永無止境的、骯臟的雪。
許多女工,大多看起來年紀不大,面色疲憊蠟黃,像被釘在了機器前,機械地重復著操作。她們頭發(fā)上、眉毛上、破舊的工作服上都沾滿了棉絮,幾乎看不清原本的樣貌。沒有人抬頭看她,所有人的動作都透著一股被流水線吞噬的麻木。
一個穿著油膩藍色工裝、身材矮胖、手里拿著個破舊筆記本的男人注意到了站在門口不知所措的招娣。他皺著眉頭,上下打量著她,那目光像是在評估一件物品的成色。
“干什么的?”他吼著問道,聲音勉強壓過機器的轟鳴。
招娣嚇得一哆嗦,慌忙從懷里掏出那張被她攥得汗?jié)竦膱蠹垼p手遞過去,聲音細若蚊蚋:“我……我來找工……招工……”
男人接過報紙瞥了一眼,又看向她,眉頭皺得更緊:“多大年紀了?看著跟豆芽菜似的,能干活?”
“十……十三了?!闭墟废乱庾R地虛報了一歲,聲音帶著哀求,“我能干!我什么活都能干!我有力氣!”
男人嗤笑一聲,沒理會她的保證,只是伸出粗糙的手,毫不客氣地捏了捏她的胳膊,又拍了拍她的背,像是在檢查牲口的骨架。
“瘦是瘦了點……行吧,算你走運,最近缺人?!彼栈厥?,語氣淡漠,“雜工,包吃住,一個月十塊錢,干得好月底發(fā),干不好隨時滾蛋!聽懂沒?”
十塊錢!招娣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!雖然不知道具體能買什么,但這聽起來是一筆巨款!而且,包吃??!
她用力點頭,生怕慢了一秒對方就會反悔:“聽懂了!謝謝!謝謝老板!”
“我姓王,管事的,叫王主任就行?!蹦腥瞬荒蜔┑負]揮手,“住的地方在廠房后面,自己去找張大姐,她會安排。明天一早六點上工,遲到扣錢!”
他甚至沒有問她的名字,來歷,仿佛她只是一個隨時可以替換的零件。
招娣按捺住激動,按照王主任指的方向,穿過轟鳴的車間,從一個小門出去,后面是一排更加低矮破敗的平房。她找到了那個被稱為“張大姐”的中年女人,她負責管理女工宿舍和伙食,同樣是一臉被生活磋磨出的刻板和冷漠。
宿舍是一間大通鋪,擠了二十多個女工,空氣渾濁,混合著汗味、腳臭和廉價雪花膏的味道。張大姐指給她一個靠墻的、最潮濕的角落位置,那里只有一塊光禿禿的木板。
“鋪蓋自己解決。吃飯在那邊棚子,早晚各一頓,錯過不候?!睆埓蠼阊院喴赓W地交代完,就忙自己的去了。
招娣站在那個屬于她的“床位”前,看著周圍陌生而疲憊的面孔,聽著遠處車間永不停歇的轟鳴,心里五味雜陳。這里的環(huán)境,比劉嬸家更差,更壓抑。但她終于有了一個可以遮風擋雨、穩(wěn)定獲取食物的地方。最重要的是,這里沒有人認識她,沒有人知道她的過去,她可以像一個真正無名的人一樣,重新開始。
她用撿來的破報紙鋪在木板上,就算安了“家”。晚飯是在一個四面透風的草棚下吃的,清湯寡水的水煮白菜,里面飄著幾點油星,主食是粗糙拉嗓子的窩頭,管飽,但味道比她在垃圾堆里撿到的某些東西好不了多少。
女工們默默地吃著,很少有人交談,臉上是日復一日勞作后的麻木和倦怠。招娣學著她們的樣子,飛快地吃完,然后回到車間,想提前熟悉環(huán)境。
巨大的噪音和飛絮讓她頭暈目眩。她看著那些女工在機器間穿梭,接線頭、換梭子、檢查布面,動作快得讓她眼花繚亂。她未來的工作,顯然就是這些雜活中的一種。
第二天清晨五點半,刺耳的哨聲就響徹了整個宿舍區(qū)。招娣和女工們一起,像被驅趕的羊群,涌入車間,在各自的機器前站定。王主任給她分配的任務是最簡單,也最累的——搬運紡好的紗錠和清理機器下的廢棉絮。
紗錠很沉,她一次只能抱兩三個,來回奔跑在嘈雜的機器之間,汗水很快浸透了那件不合身的、不知哪個女工淘汰下來的破舊工裝。廢棉絮堆積得很快,嗆得她不住咳嗽,她必須不停地彎腰,用筐子把它們清理出去,否則會影響機器運轉。
一天下來,她的胳膊酸得抬不起來,腰像是要斷掉,耳朵里除了轟鳴聲什么也聽不見,鼻孔里全是黑乎乎的棉塵。晚上回到宿舍,她幾乎是用最后一點力氣爬上那塊硬木板,連臉都懶得洗,就沉沉睡去。
這就是她的新生活。被巨大的噪音包裹,被無盡的棉絮淹沒,被沉重的勞役耗盡每一分力氣。沒有人在意她是誰,她從哪兒來。她只是一個編號,一個會活動的勞動力。
但招娣沒有抱怨。比起流浪時的饑餓、寒冷和恐懼,這種身體上的極度疲憊,反而帶著一種奇異的踏實感。她知道,每一滴汗水,每一次彎腰,都是在為自己掙一口飯吃,一個地方睡。
她像一顆被扔進巨大織機的石子,瞬間被卷入轟鳴的洪流。她不知道這洪流會將她帶向何方,但她知道,她必須在這震耳欲聾的轟鳴中,努力抓住那根名為“生存”的線頭,死死不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