得知高麗和契丹的軍馬在海路最近蠢蠢欲動,包拯當即派人傳出消息,說趙怡和楊牧謀反已被正法,以此來震懾兩國。
奇怪的是,趙怡似乎一心求死,沒少讓包拯將他早些處死,免得夜長夢多。
包拯不論王爺因何原因求死,包拯都不會這么做,只會將你押解進京,依法制裁。
萬能龍?zhí)?/a>趙怡:(輕嘆)惡法亦法,包大人,有時候多加變通反而才能辦事順利。
包拯多謝王爺指點。
劫囚的事極有可能發(fā)生,所以公孫策決定以假亂真,用一位假的京東王來混淆視線。
晨曦先生的意思是明修棧道暗度陳倉?
公孫策正是如此,不過這第二位京東王...顧護衛(wèi)和展護衛(wèi)要一起保護大人,艾虎,此事恐怕要麻煩你了。
艾虎我從哪里給你們找一個跟趙怡長得一模一樣的人???
晨曦找不到也沒關系,實在不行我來吧!
艾虎誒,包大人的安全也很要緊,此事交給我吧!
兩隊人馬同時上路,亦真亦假再加上晨曦等高手的嚴防死守,劫囚的人也大多失敗喪命。
回到京城后,明明困難都排除了,可眾人卻只覺得心頭有些壓抑。
艾虎公孫先生,好不容易將趙怡押回京城,為何我感覺心里悶得慌,怎么也輕松不起來?
公孫策那是因為此案死了太多人,給人壓力太大,更重要的是,一切都還沒有結束,自然讓人心里更覺不能放松。
展昭大人的感觸似乎特別深,讓人看得出來他 對趙怡心存不忍。
艾虎為什么?趙怡害了那么多人,包大人為何還會不忍呢?
公孫策大人認為,當年趙怡被奪取兵權,驅(qū)逐出京,導致舉事謀反,這不能完全怪他一個人。
艾虎那怪誰?怪皇上?
晨曦的確有他的原因,不過趙怡這人是真的很有意思,他的謀反...算是很有意義。
贏了,成為萬人之上的帝王;輸了,也可以借此事和自己的死來教育一番宋仁宗,可謂是輸贏都有益處。
艾虎小曦姐,你的話好難懂啊!謀反不是禍國殃民的事嗎?還能有別的意義?
晨曦只能說是萬事有利有弊吧!
等謀反案被移交大理寺審理后,趙怡被人嚴刑逼迫,詢問還有那些同謀,但他到如今也沒有交代一言一語。
心中嘆惋的包拯前去探監(jiān),聽到了趙怡的一些感慨。
萬能龍?zhí)?/a> 趙怡:我與皇上雖是叔侄之親,可他永遠也不會了解我,他就是把我活活打死,我也不會說半句話。
聞言,包拯希望審訊能注意分寸,免得讓 趙怡逼到極致,造成更麻煩的后果。
王丞相包大人的意思是,他會借機攀誣杜撰同謀?
包拯對他而言又有何不可?一旦真假難辨,誓必捕風捉影,人人自危,那時豈不更糟?
王丞相或許可以從與他來往的官員中探聽虛實。
包拯倘若如此,相爺面前就有一個最可能的同謀!包拯豈不是也有涉案嫌疑?
王丞相包大人當然不會!
包拯那么朝中哪位大臣有此可能?一旦憑借王爺供詞徹查,勢必殃及無辜,這場腥風血雨,恐將是一場不小的浩劫!
萬一到時候趙怡因為酷刑心懷怨恨,說出了一大堆無辜的重臣名諱,豈不是會導致君臣猜忌與失和?
一旦君臣之間有過多猜忌導致矛盾變大,于大宋而言都是不小的隱患。
小影有話說:小影努力碼字中,求鮮花金幣鼓勵喲~~?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