永璉十五歲時,雍正的龍體已顯衰頹之態(tài),每日的政務重擔逐漸壓在了永璉肩頭。他不僅侍奉榻前,更接手了批閱奏折的重任。望著那個在燭光下專注處理國事的身影,雍正心中滿溢了自豪。
此時,弘歷坐不住了,他擔心的事還是發(fā)生了,他可以確定只要雍正去世,登基的肯定是永璉。
此刻,他眼里滿是狠決,誰都不能阻礙自己的路,縱然這人是自己的親兒子。
就在弘歷蓄勢待發(fā)之際,雍正突如其來發(fā)出一道旨意,將永璉冊封為皇太孫,這一舉措無異于平地驚雷。更令人唏噓的是,雍正追封早年夭折的長子弘暉為仁瑞太子,緊接著,將永璉過繼到弘暉名下。
永璉再也不是弘歷的兒子,而成了早逝的長子愛新覺羅·弘暉的嫡子。
愛新覺羅·弘暉,是廢后宜修的兒子,僅僅活了三年便去世了,但是如今卻被雍正追封為仁瑞太子,還白得了個好大兒。
雍正帝素來看中孝道,歷年躬行此事,未曾稍懈。他顧慮著若徑直將皇為傳予永璉,難免會受到身為父親弘歷的的鉗制,為了不讓永璉受到鉗制,他做出了一個決絕的決定,將弘璉的玉牒改到了一個已經(jīng)逝世的人身上。
這樣,從立法上來說,永璉不再是弘歷的孩子,而是弘歷的侄子,弘歷想要利用父權影響永璉就絕無可能,哪怕將來永璉手刃弘歷,也不會被旁人指責不孝。
永璉被封皇太孫后,沒有搬去毓慶宮,雍正將雍和宮賜給了他,瑯嬅帶著三個孩子也住了進來。畢竟永璉是瑯嬅親手撫養(yǎng)長大的,對永璉影響甚遠,而且,雍正認為瑯嬅是個有福之人。
剛剛加冕為皇太孫不久,又一道圣旨飛快傳遍了整個大清?;实蹧Q定為他的太孫挑選妃,這次不同,不限于八旗子弟,就連漢人也可以,沒錯,不是出身漢軍旗的,而是真正的漢家女兒。這一決定,在朝野上下引起了不小的震動
這對于漢人來說無疑是個大消息,要是太孫選中一個漢人女子為太孫妃,那他們漢人地位可就改變了。
正式的選秀定在三個月之后,此刻不過是拋出選拔的準則,以便那些懷揣期望的家族盡早著手預備。
對于漢人秀女,要求家世清白,純漢人。不裹腳,識文斷字,身體康健,這些要求對于漢家女子來說,除了不裹腳,都不是什么大問題。
那條不裸腳的禁令,是永璉要求加上的,而永璉也是從瑯嬅那得知的?,構眯惺孪騺碇苯亓水敚H自找來了一位風塵女子,當著永璉的面,解開那束縛雙足的布條。
可想而知,當永璉目睹那一幕時,他內(nèi)心的震撼與惡心瞬間爆發(fā),當場嘔吐了起來。
當然面對雍正,永璉只是說裹小腳的姑娘家身體不夠康健,無法綿延子嗣,他不喜歡小腳女。太孫作為大清未來的希望,怎么能給他娶個身體不健康的媳婦呢?雍正二話不說就把這條加上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