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摯友”不是每個人都有的,因為人與人相處之間是有界限的,但是能處成摯友的必然是打破了“恥感”“自我暴露”“交換底線”這幾個社交界限的,彼此之間的關(guān)系已經(jīng)不能用“社交型朋友”來簡單形容。可以說是已經(jīng)到了親人的程度。
因為打破了這幾個界限,所以一些尷尬的事情在摯友面前不會尷尬,一些完全真實的自己也不需要偽裝,因為交換了底線,所以知道什么會冒犯什么不會冒犯,相處起來也會心里有底。
而愛情理應(yīng)是水到渠成的。是你們在相處一段時間后,經(jīng)歷了一些事情,慢慢摸索到彼此的邊界,打破雙方的恥感和自我暴露的界限,使你們互相將彼此放在第一順位,并將最重要的那一份感情給予對方了以后,再確認的感情才叫做愛情。這也是為什么說情侶如果從柴米油鹽開始認識的話,感情更加不容易破裂。
事實上,情侶之間是最難打破界限的。為了維持自己在對方眼里的形象,一般來說雙方會拼命隱藏自己的一些缺點,簡單來說,就是“真怕你看見真實的我以后就不喜歡我了”。尤其是初識的情侶,更加難以具備“你永遠愛我”的安全感。
這里得出一個結(jié)論:伴侶之間,本質(zhì)上也是一種摯友。但是比摯友要多出一些私密性。
并且人的感情是多元的,不可能全心全意只圍著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