辰時三刻,日頭已高,琉璃瓦映得殿階發(fā)白。
三個孩子被內(nèi)侍引至丹墀下,俱著素服免冠。
太子蘇絮、安王蘇珩、昭寧公主蘇韞,依序跪伏——
脊背筆直,額頭卻抵著青磚,像三株被驟雨壓彎的青竹。
殿門半闔,內(nèi)侍尖聲唱名:
「宣——太子、安王、昭寧公主覲見——」
聲線拖得極長,驚起檐角銅鈴,也驚得昭寧指尖微顫。
殿內(nèi)御案后,陛下只披一件玄青常服,案上攤著昨夜收來的六份《帝范》手抄。
墨跡尚新,最上面一頁被朱筆圈了一個大大的「孝」字。
三個皇叔垂手立在一側(cè),未著朝服,亦未佩劍,神情比往日更淡。
問罪陛下未叫起,聲音平穩(wěn)得像深井里的水:
「昨夜之事,你們可知錯在何處?」太子先答,聲音嘶啞卻清晰:
太子,蘇絮兒臣身為儲君,未能約束弟妹,亦未能自抑,致令宮禁夜半喧嘩,驚動宗廟,是為不孝不謹?!?/p>
蘇珩,安王「兒臣酒酣失度,翻墻逾禁,壞祖宗規(guī)矩,請陛下降罪?!?/p>
蘇韞父皇,兒臣知錯
靜了片刻,陛下翻開第二頁,指尖停在「人主之行,動為天下法」一行。
「既知錯,便按錯領罰?!?/p>
他抬眼,目光掠過三個孩子,卻在皇叔身上停了一瞬——
那一瞬,像在說:這一回,我不能再縱。
1. 太子
即日赴太廟,跪誦《孝經(jīng)》三日;
所抄《帝范》錯字,每字折為一日禁足,共十七日。2. 安王
領杖二十,由宗正寺行刑;
刑畢即赴北苑馬場,為戰(zhàn)馬洗槽一月,不許假手他人。3. 昭寧
禁足坤寧宮繡閣,親手為先皇后靈位繡幡一襲;
所繡錯一針,加繡一卷《心經(jīng)》。
旨意宣罷,殿內(nèi)更靜。
皇叔忽而撩袍跪下,脊背筆直:
懷王,蘇睿臣教導無方,甘愿受罰
蘇玄「九弟既愿,便與珩兒同杖?!?/p>
蘇韞五皇叔
蘇硯,瑄王陛下,孩子畢竟還小
蘇玄小,都十七八歲了,還小!
蘇玄「朕與你們,都須記得—— 天下最重,不是城墻,是規(guī)矩; 規(guī)矩之上,不是皇威,是人心。」
紫宸殿的朱門闔上后,殿內(nèi)驟然靜得能聽見更漏的沙聲。
皇帝沒有回御案,而是站在那幅巨大的輿圖前,背對滿室燈火。
他抬手,指尖落在輿圖最北端——一片空白的關外,像落在自己心口的一道舊疤。一、先想到他們的母親
蘇玄阿嫵
“你若不放心江山,就把我關在后宮;可你若放心我,就讓我去北疆看看雪?!?/p>
如今她去了,雪還在,三個孩子卻險些被他親手關進另一種“后宮”——
他怕的從來不是他們醉酒翻墻, 而是怕他們像自己當年一樣, 在一次次“為你好”的束縛里,把對母親的記憶也一并磨平了。
更漏三聲,皇帝轉(zhuǎn)身,提筆在素箋上寫:
蘇玄傳旨
蘇硯,瑄王哥,罰歸罰,別太過了
蘇玄太子誦經(jīng)由三日改一日,余時仍赴東宮理政;
安王杖十,馬槽半月,余半月隨朕春蒐;
昭寧繡幡減半,繡完即可往御苑放紙鳶。
其禁足之地,準九皇叔每日酉時后探視?!?/p>
蘇玄“告訴三個孩子—— 規(guī)矩要守,但母親的笑,也得給他們留一條縫?!?/p>
蘇玄(轉(zhuǎn)過身看著先帝的畫像)這才像話